renge

人格

拼音ren ge
注音ㄖㄣˊ ㄍㄜˊ
词性名词

词语解释

人格[ ren ge ]

1. 个人显著的性格、特征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。

character; personality;

2. 人的道德品质。

human dignity;

引证解释

1. 人的性情、气质、能力等特征的总和。

蔡元培 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》:“所谓健全的人格,内分四育,即:(一)体育,(二)智育,(三)德育,(四)美育。”
闻一多 《<李白之死>序》:“此诗所述亦凭臆造,无非欲藉以描画诗人的人格罢了。”
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五:“他以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点课本上的知识,而也需要师生间的感情的与人格的接触。”

2. 人的道德品质。

梁启超 《新民说》第五节:“忠孝二德,人格最要之件也。”
陈学昭 《工作着是美丽的》九:“〔她〕又没有卖淫,损害了家庭的名誉和自身的人格。”

3. 谓人按照法律、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。

瞿秋白 《赤俄之归途》四:“把一般争人格的青年学生,打得落花流水。”
茅盾 《动摇》八:“公家发配,太不尊重女子人格。”

国语辞典

人格[ ren ge ]

1. 人的品格。

如:「他的人格高尚,令人敬仰。」

品德 品行 人品

2. 心理学上指个体在生活历程中对人、己、事、物、环境,所显现的独特个性。一般用 法比「性格」广义。

3. 法律上指得为权利、义务之主体的资格。

英语personality, integrity, dignity

德语Personlichkeit (S, Psych)

法语personnalite

分字解释

※ "人格"的意思解释、人格是什么意思由国文帮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1., 孔子之于饮食,既重其在安邦定国上的政治作用,又重其在人格修养上的道德内涵。

2.此人对慕容家族真可谓是忠心无比,他明知战魂的罪恶滔天,却还是坚守着他的人格,宁愿死于兵刃之下,也不远背恩弃义。

3.无论做什么事业,首先要敬业,唯有敬业才会被人赏识和敬佩,才会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,也能树立一个人的人格尊严。赵美萍

4.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,而且也是必要的。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,能培养学生责任感,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,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。

5.一句话,教养又可称为“圆满的人格”。这就是说,从任何角度去观察,都可看到某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,可以感动周围的人,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之间的关系。我想,这就是教养的整体形象吧。

6."神于天,圣于地"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: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,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;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,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。

7.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,是人格升华的标志。

8.我们在一方面鄙视其人格,在另一方面都又对其才能给与非常优厚的报酬,这乍看起来,似乎很不合理。

9.灾难的最后恶果,是人格崩溃;崩溃的第一标志,是损毁他人。

10.一个人一味地贬低别人并不能显示其伟大,真正高尚的人往往是在对待别人的失败中,显示其伟大人格的。暖言胜金,我们不可能给人太多的馈赠,但可以给予别人自尊和理解,它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终生的尊重和感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