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gyi

名义

拼音ming yi
注音ㄇ一ㄥˊ 一ˋ

繁体名義

词语解释

名义[ ming yi ]

1. 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;与事物的实际有别的名称。

以革命的名义。

name;

名义[ ming yi ]

1. 表面上;形式上;仅限于称号或名目上。

享有名义上的主权。

titular;

2. 有。

名义首脑。

通常为公职的或荣誉的;

引证解释

1. 名声与道义。

《韩非子·诡使》:“官爵所以劝民也,而好名义、不进仕者,世谓之烈士。”
《南史·袁粲传》:“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,但以名义至此耳。”
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沿袭》:“人生所享厚薄,各有定分。世有以智力取者,自谓己能,往往不顾名义。”
清 恽敬 《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》:“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,激扬权势,独於名义所在,一心专气以必赴之。”

2. 事物的名称和含义;事物立名的含义。

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自序》:“而《繁露》之书,事物名义,悉所研极。”
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今人多诵《高王观世音经》,而莫能详其名义。”
徐特立 《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》:“毛主席 对于名义很注意,在 江西 强调说人民是主人,政府官吏是公仆,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。”

3. 名分;身分,资格。

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十:“〔 严子陵 〕知 光武 为帝胄之英,名义甚正,所以激发其志气,而导之以除兇剪逆。”
《明史·太祖纪赞》:“修人纪,崇风教,正后宫名义,内治肃清。”
老舍 《善人》:“穆女士 给她的名义是秘书。按说有这个名义,不给钱也满下得去。”
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十八:“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,他们曾用全体名义,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,揭贴在甲板上。”

4. 形式,表面。

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六章四:“《扫荡报》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,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。”
碧野 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四章:“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,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。”

国语辞典

名义[ ming yi ]

1. 名誉节义。

《史记·卷八九·张耳陈余传》:「臣之邑子,素知之,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。」

2. 名分。

如:「师生名义」、「父子名义」。

实际 实质

3. 名号。

《史记·卷九·吕太后本纪》:「二年,常山王薨,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,更名义。」

名堂

4. 表面上、形式上。

如:「名义上他对我很好,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。」

实际 实质

分字解释

※ "名义"的意思解释、名义是什么意思由国文帮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1.这匹马不论在名义上还是在事实上都仍然归埃德蒙所有,因而诺里斯太太也能容忍范妮骑下去。

2.在这个世界上,有多少人,以友谊的名义爱着一个人,以好朋友的身份陪伴着一个人,永远站在对方转身就能看得见的地方。他一个眼神,就能令你鞠躬尽瘁;他一个微笑,就算大雨倾盆你也觉得阳光灿烂。七微

3.日前,著名作家刘心武以冒用其名义出版图书为由,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告上法庭。

4.9月25日,东风标致将首次以厂方直销名义推出团购直销会,地点在宁波九龙试驾场,仅此一天,感兴趣的标致迷们将有专车接送。

5.世界是什么?如果世界被我们认识穷尽,我们一向所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呢?我想,这世界,就重叠在我们的心灵上,虽然我们不能穷尽它,但是它就在那儿,以文学的名义无止无休地诱惑着我们,召唤着我们。

6.用我们的眼睛审视青春,用我们的智慧评判青春,用我们的思考矫正偏离了轨道的青春,用我们的成熟书写青春的灿烂,这是青春义不容辞的责任,于是我们以青春的名义表达我们的思考,书写我们的烦恼,我的青春我作主!

7.那三十六方渠帅,虽说名义上都是你大伯的弟子,可是如今各个手握重兵,又岂能和以往那般俯首帖耳?

8.教改实施之后,各类名义的大学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增加了很多。

9.他们不但可以霸占我的产业还有可能把我儿子赶尽杀绝,我岂不是比窦娥还冤枉!请求纪委的同志能找到这个女孩澄清事实,与我断绝名义上的母女关系。

10.忏悔者:你的生命,可以吗?请不必担心,我可以将你今天所获得所有最宝贵的信息公诸于众,以你的名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