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山
词语解释
梁山[ liang shan ]
1. 山名。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境。
2. 山名。在今陕西省干县境。
3. 山名。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。其上有宋江寨,其下有梁山泊。
4. 山名。在今安徽省和县、当涂县两县之间。和县境者曰西梁山;当涂县境者为东梁山,原名博望山。二山隔江对峙如门阙,故亦名天门山。
5. 山名。在今陕西省南郑县境。
6. 山名。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境。又名剑门山。
引证解释
1. 山名。在今 陕西省 韩城市 境。
引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:“奕奕 梁山,维 禹 甸之。”
郑玄 笺:“梁山,今 左冯翊 夏阳 西北。”
《春秋·成公五年》:“梁山 崩。”
杜预 注:“梁山,在 冯翊 夏阳县 西北。”
2. 山名。在今 陕西省 乾县 境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〔 大王 〕去 邠,踰 梁山,邑於 岐山 之下居焉。”
3. 山名。在今 山东省 东平县 境。其上有 宋江寨,其下有 梁山泊。
引《汉书·梁孝王刘武传》:“北猎 梁山,有献牛,足上出背上, 孝王 恶之。”
按,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作“良山”, 张守节 正义:“《括地志》云‘ 梁山 在 鄆州 寿张县 南三十五里’,即猎处也。”
《初学记》卷六引 晋 袁宏 《北征赋》:“於是背 梁山,截 汶 波。”
4. 山名。在今 安徽省 和县、当涂县 两县之间。 和县 境者曰 西梁山 ; 当涂县 境者为 东梁山,原名 博望山。二山隔 江 对峙如门阙,故亦名 天门山。
引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“〔 大明 七年〕於 博望、梁山 立双闕。”
唐 李白 《天门山铭》:“梁山、博望,关扃 楚 滨,夹据洪流,实为 吴 津。”
5. 山名。在今 陕西省 南郑县 境。 李善 注引 扬雄 《益州箴》“巖巖 岷山,古曰 梁州。”按,此 梁州 为山名。
引《文选·张载<剑阁铭>》:“巖巖 梁山,积石峩峩。”
6. 山名。在今 四川省 剑阁县 境。又名 剑门山。
国语辞典
梁山[ liang shan ]
1. 山名:(1) 在安徽省,长江流贯其间,分为东西两山。东梁山在当涂县西南,西梁山在和县北方,二山总称为「梁山」。也称为「天门山」。(2) 在山东省寿张、郓城、东平三县境内。本名「良山」,梁孝王曾游猎于此,故称为「梁山」。相传为水浒英雄聚义处。(3) 在山西省离石县东北,也称为「吕梁山」。(4) 在陕西省郃阳、韩城二县界。(5)在陕西省南郑县。也称为「梁州山」。(6) 在陕西省乾县西北。(7) 在四川省梁山县东北。也称为「高梁山」。(8) 在福建省漳浦县南。
英语Liangshan city and County in Jining 濟寧|济宁[Ji3 ning2], Shandong
德语Liangshan (Ort in Shandong) (Eig, Geo)
分字解释
造句
1.林冲被高俅逼上梁山,后又中吴用等人的计,铤而走险火并了王伦,让位与晁盖,从而拉开了108好汉聚义的序幕。
2.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。
3.林冲负屈衔冤,最后被逼上梁山,走上了反抗的道路。
4.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。
5.林冲最后逼上梁山做了义军头目。
6.一群狂热信徒被逼上梁山,化宗教信仰为政治力量,终至酿成死人无数的"太平天国"大悲剧。
7.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,大部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吗?
8.林冲屡遭官府迫害,被逼上梁山,扯旗造反。
9.林冲负屈衔冤,最后被逼上梁山,走上了反抗的道路。
10.鲁智深上梁山向宋江负荆请罪这一幕,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相关词语
- guo hui shan国会山
- zhong shan中山
- shan lu山路
- shan xi山西
- tu shan土山
- xiang shan香山
- liang qi chao梁启超
- ren shan ren hai人山人海
- wu shan shan mai巫山山脉
- shan mu山木
- zuo shi shan kong坐食山空
- tian ping shan天平山
- tian mu shan天目山
- huan dong shan还东山
- en shan yi hai恩山义海
- shan li hong山里红
- shan gu山谷
- li shan里山
- yan shan shan mai燕山山脉
- cuo he shan撮合山
- qing shan青山
- yin shan shan mai阴山山脉
- qing cao shan青草山
- shan dong da xue山东大学
- she xiang shan麝香山
- tan ping shan谭平山
- shan ti山体
- shan dong zhao山东诏
- chang shan shan mai长山山脉
- shan shui山水
- shan min山民
- shan yang山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