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娘
词语解释
阿娘[ a niang ]
1. 母亲。
2. 方言。小姐。旧时仆人称主人家未出嫁的女儿。
引证解释
1. 母亲。
引《敦煌变文集·目连缘起变文》:“一两日间,儿子便到,跪拜起居:‘自离左右多时,且喜阿娘万福。’”
宋 无名氏 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十二出:“阿爹阿娘,教我传语,些儿酒米,担来与你。”
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娘子》:“然呼母为娘,亦始於 六朝 ...... 隋 太子 勇 语 卫王 曰:‘阿娘不与我一好妇,亦是可恨。’阿娘谓母 独孤后 也。”
2. 阿孃:母亲。
引梨园戏《陈三五娘》第一场:“李姐,安人准阿娘出门睇灯,只是员外不放心,才叫老姐来与您作伴。”
《隋书·房陵王勇传》:“勇 昔从 南兖州 来,语 卫王 曰:‘阿孃不与我一好妇女,亦是可恨。’”
唐 寒山 《诗》之二四三:“阿爷恶见伊,阿孃嫌不悦。”
金 元好问 《姨母陇西君讳日作》诗之一:“竹马青衫小小郎,阿姨怀袖阿孃香。”
国语辞典
阿娘[ a niang ]
1. 称谓。称母亲。
引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·张协状元·第一二出》:「阿爹阿娘,教我传语:些儿酒米,担来与你。」
2. 大娘。对年长妇女的敬称。
引元·关汉卿《望江亭·第三折》:「这个阿娘我有些面熟也 。」
分字解释
造句
1.以凤九的经验,倘若记忆在脑子里,很容易混乱,尤其像他们这等活得长久的神仙。但记忆若在舌头上,便能烙成一种本能,譬如孩提时阿娘给她的一口家常菜,许多年之后仍能记得它的味道,也譬如东华烤给她的这顿地瓜。
2.溥仪称他为皇阿娘,封号从妃子升到贵妃,再到皇太妃。
3.不服气呀,我虽然只比你大两个时辰,可是阿娘说了,就是早出来一盏茶的功夫,也是大的。
4., 他觉得心里很热很热,也不知是因为眼前火塘里那烧得高高的火焰,还是因为那迎风招展火红的披风!听着里屋阿娘平稳的呼吸声,管铮心里也安稳了些。
相关词语
- gu niang姑娘
- zhen niang真娘
- a niang阿娘
- a niang阿娘
- ni niang你娘
- da niang大娘
- a er ji er阿尔及尔
- gu niang er姑娘儿
- ru niang乳娘
- niang niang miao娘娘庙
- a zhu阿主
- a mu lin阿木林
- a zheng阿正
- ban niang伴娘
- po niang婆娘
- niang zi娘子
- xu niang徐娘
- jiang yi niang绛衣娘
- xi niang喜娘
- zhu niang珠娘
- a tu gu阿土古
- lao niang老娘
- a xiang阿香
- xue yi niang雪衣娘
- e niang额娘
- niang jiu娘舅
- niang niang娘娘
- xie niang些娘
- yi niang姨娘
- a la阿拉
- shou zheng bu e守正不阿
- gang zheng bu e刚正不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