躯壳
词语解释
躯壳[ qu qiao ]
1. 指有形的身体;肉体(对精神而言)
英the body; outer form;
引证解释
1. 指身体,对精神而言。
引宋 孔武仲 《松上老藤》诗:“蛇蟠筋脉壮,龙死躯壳在。”
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传书》:“如今躯壳虽在 涇河,精灵实归 柳氏。”
熊瑾玎 《闻端绶亦被捕》诗:“躯壳原无用,精神自不磨。”
国语辞典
躯壳[ qu ke ]
1. 指有形的身体,相对于无形的精神而言。
引《朱子语类·卷五·性情心意等名义》:「心岂无运用,须常在躯壳之内。」
宋·孔武仲〈松上老藤〉诗:「蛇蟠筋脉壮,龙死躯壳在。」
反灵魂
分字解释
造句
1.所谓光明和阴暗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非常具体的。只要让他看到、摸到、掌握到一点点的温暖,那温暖便会搭起一座桥,带他走出被他自己封锁起来的躯壳,走向大千世界。想想自己毕竟还有一点东西可以依傍,也就不必恨恨地严严地预防着一切,而使自己与他人都隔膜起来。王安忆
2., 滑稽剧始终是完全落幕了。舞台上空空洞洞的。有什么留恋也是枉然的了。好在得到的是“伟大的”休息。至于躯壳,也许不能由我自己作主了。
3.??生死簿被撕碎的那一刻。每个生灵都感到自己的身体起了奇异的变化。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你的躯壳中粉碎了,那是你灵魂上的枷锁。从此再没有人可以用寿命和来世要挟众生,众生再也不用向神跪拜奉。
4.爱情常常把人抽空,留下一具空躯壳,然后扬长而去。所以,聪明人始终对爱情有戒心,三思而后行,甚至于干脆不行。
5.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,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。
6.躯壳的我要看得破,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,虚则义理来居;性命的我要认得真,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,实则物欲不入。
7.从没落、陈旧、衰败的躯壳中,蜕变成一个令人神摇目眩的国际大都会,远远超越原来处处领先的台北,成为全球瞩目焦点,才是民众对上海刮目相看的根本原因。
8.人终究会长大,岁月剥离掉琥珀般的皮囊,让能抵抗世俗的坚硬躯壳得以破茧而出,用锋利的姿势向世界宣泄力量,宣泄侵略性的年轻。
9.这密雨的初夏,因一室的贝壳而忧愁了,那些多色的躯壳,似乎只宜于回响一首古老的歌,一段被人遗忘的诗。但人声嘈杂,人潮汹涌,有谁回顾那曾经蠕动的生命,有谁怜惜那永不能回到海中的旅魂。
10.她想在稚童的躯壳上塑造出聪慧和美好的心灵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