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体
词语解释
正体[ zheng ti ]
1. 正规的字体。
英standardized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;
2. 正楷体书法。
英ronde;
3. 字母的印刷体。
英block letter;
引证解释
1. 主体,本体。
引《墨子·大取》:“圣人恶疾病,不恶危难,正体不动,欲人之利也,非恶人之害也。”
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:“言欲存其身以利人,非恶人之以危难害己。”
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许皇后》:“夫日者,众阳之宗,天光之贵,王者之象,人君之位也。夫以阴而侵阳,亏其正体,是非下陵上,妻乘夫,贱踰贵之变与?”
南朝 梁 陶弘景 《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》:“今且谈其正体,凡质象所结,不过形神。形神合时,则是人是物;形神若离,则是灵是鬼。其非离非合,佛法所摄;亦离亦合,仙道所依。”
2. 旧指承宗的嫡长子。
引《仪礼·丧服》:“传曰:何以三年也?正体於上,又乃将所传重也。”
胡培翚 正义:“雷氏 次宗 云,父子一体也,而长嫡独正,故曰体。”
《文选·颜延之<三月三日曲水诗序>》:“正体毓德於少阳,王宰宣哲於元辅。”
李善 注:“正体,太子也。”
3. 犹正统。
引隋 王通 《文中子·问易》:“晋 宋 之王,近於正体,於是乎未忘中国。”
4. 正统的体式。
引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至 石渠 论艺, 白虎 通讲;聚述圣言通经,论家之正体也。”
王闿运 《论文体》:“赋以 荀子 为正体。”
清 袁枚 《随园随笔·萧颖士不知史例》:“萧颖士 论史以《春秋》为正体,以《史记》为伪体。”
5. 正楷字。
引《法书要录》卷三引 唐 李嗣真 《书后品》:“右军 正体,如阴阳四时,寒暑调畅,巖廊宏敞,簪裾肃穆。”
6. 规范的汉字字形。
7. 拼音文字的印刷体。
国语辞典
正体[ zheng ti ]
1. 主体、本体。
引《汉书·卷九七·外戚传下·孝成许皇后传》:「夫以阴而侵阳,亏其正体,是非下陵上,妻乘夫,贱逾贵之变与?」
2. 文字的标准字体,对别体、异体而言。
3. 大陆地区用语:(1) 指规范的汉字字体。(2) 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。
分字解释
造句
1.国庆期间,秋高气爽,我和妈妈一口气爬上了笔架山山顶。啊,天是那么的蓝,风是那么的爽!我这回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心旷神怡......
2.只有真正体面的人才会不加犹豫地做不体面的事。
3.真正的记忆是在上初二时,在与母亲争吵后发现,尽管母亲眼睛依旧有神,但外层多了几条皱纹有了沧桑的感觉,自己才真正体会到母亲的爱。自己错了,没有打骂只有一双慈爱的眼睛。
4.军姿的纹丝不动,跨步的整齐有力,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军人的一丝不苟。
5.国庆期间,秋高气爽,我和妈妈一口气爬上了笔架山山顶。啊,天是那么的蓝,风是那么的爽!我这回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心旷神怡......
6.但是,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,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。事实上,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、诗意、颓废、华丽、放荡、恶搞,以及最重要的沉默去包裹懦弱时,它正体现在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。刘瑜
7.你的毅力令我们全班折服,你的努力,令我们全班佩服,你是我们班的焦点,你是全班的中心,不屈不挠,坚持不懈,你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奥运精神,我们为你而骄傲,为你而喝彩。
8.山丘之王:外国人就是会玩,只是用水有点作弊吧?不用任何道具来漂移,才能真正体现出技术和性能嘛。
9.顾源这辈子终于真正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真正的刺激,蹦极似得的快感让顾源暂时连肚子一直在抗议的饥饿都忘了,吼的中气十足。
10.当学生们从双文初中毕业时,都能精通注音与拼音两种系统和正体及简体两种中文字体。
相关词语
- ren ti人体
- zheng qi正气
- ti yin体胤
- ti neng体能
- zheng zheng正正
- zheng ti整体
- mei zheng tiao没正条
- zhi yan zheng lun直言正论
- shi ti实体
- fang zheng方正
- bian ti lin shang遍体鳞伤
- yi ben zheng jing一本正经
- po ti shu破体书
- bu zheng zhi feng不正之风
- yu ti shi语体诗
- shi ti fa实体法
- pi zheng fu劈正斧
- luo ti裸体
- tian zheng jie天正节
- li zheng力正
- da zheng大正
- ti wei体位
- zheng dian正点
- li ti jiao立体角
- tian ti天体
- chang fang ti长方体
- ti fu体肤
- ti yu体育
- zhi yan zheng jian直言正谏
- ji ti zhu yi集体主义
- zheng shuo正说
- quan ti xue全体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