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舒
词语解释
发舒[ fa shu ]
1. 犹放纵;任意妄为。
2. 扩散;发散。
3. 犹言立功扬名,得志显达。
4. 抒发;发泄。
5. 指阐发。
6. 犹高昂,亢奋。
7. 犹放达。
8. 犹言无约束。
9. 指花展开。
10. 犹施展。
11. 犹言充分发展。
引证解释
1. 犹放纵;任意妄为。
引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客出入愈益发舒,言 陈王 故情...... 陈王 斩之。”
《明史·佞倖传·逯杲》:“杲 益发舒,势出 达 上。”
2. 扩散;发散。
引《汉书·梁王刘立传》:“永始 中,相 禹 奏 立 对外家怨望,有恶言。有司案验,因发淫乱事,奏 立 禽兽行,请诛。太中大夫 谷永 上疏曰:‘......案事者乃验问恶言,何故猥自发舒?’”
宋 范成大 《问天医赋》:“燥刚以发舒,酸苦以涌洩,杵臼无停鸣,鐺鼎不暇涤。”
《宋史·乐志十一》:“维莫之春,五阳发舒。日之夕矣,三星在隅。”
3. 犹言立功扬名,得志显达。
引明 袁宏道 《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》:“盖天下唯至翕生至张,山以翕为体,而夭乔以蕃为用。故唯母之凝结,乃 献夫 之所以发舒也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素秋》:“居三年,公子又下第。 恂九 大为扼腕,奋然曰:‘榜上一名,何遂艰难若此......今见大哥不能发舒,不觉中热,十九岁老童,当效驹驰也。’”
4. 抒发;发泄。
引明 方孝孺 《与讷斋先生》:“辱书惠......惊喜交至,若接晤言,而书辞恳惻,上昭国恩,次述先美,穆乎仁义之发舒,自非积诸中者深且厚,何能至是乎?”
清 刘大櫆 《与左君书》:“谨撰序文以往,聊用发舒其怀念之情。”
章炳麟 《与刘光汉书》:“今者奉教君子,吾道因以不孤,积年鬱结,始一发舒,胜得清酒三升也。”
李大钊 《现在与将来》:“他们的现在,不是他们的人生,是他们发舒兽欲的机会。”
5. 指阐发。
引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二六章:“他从没有把这常识发舒出来,引证到事实上,更不必说影响他人了。”
6. 犹高昂,亢奋。
引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督抚·秦中丞》:“既訐上官得志,意气益发舒,人多畏恶之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司文郎》:“数日榜放,生竟领荐, 王 下第......俄, 餘杭 生至,意气发舒,曰:‘盲和尚,汝亦啖人水角耶?今竟何如?’”
7. 犹放达。 《明史·周忱传》:“歷 宣德、正统 二十年间,朝廷委任益专。两遭亲丧,皆起復视事。
引忱 以此益发舒,见利害必言,言无不听。”
《明史·郑一鹏传》:“一鹏 性伉直,居諫垣中最敢言......时诸臣进言多获谴,而 一鹏 间得俞旨,益发舒言事。”
8. 犹言无约束。 《明史·徐阶传》:“会问 阶 知人之难。
引阶 对曰:‘大奸似忠,大诈似信。惟广听纳,则穷凶极恶,人为我攖之......即不实,小者置之,大则薄责而容之,以鼓来者。’帝称善。言路益发舒。”
《明史·申时行传》:“及 居正 卒, 张四维、时行 相继柄政,务为宽大......而言路为 居正 所遏,至是方发舒。”
9. 指花展开。
引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三钞·养兰诀》:“草木经夏,焦灼之后,必得此一番浓厚露气,濡养两月,方得含膏孕秀,以待来春发舒。”
10. 犹施展。
引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二:“魏 汤 二尚书敭歷槐棘,多所发舒。”
11. 犹言充分发展。
引孙中山 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十八世纪之末,十九世纪之初,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。世界开化,人智益蒸,物质发舒,百年鋭于千载。”
分字解释
造句
1., 其于财用也,中国重节流,而西人重开源;中国追淳朴,而西人求欢娱;其接物也,中国美谦屈,而西人务发舒;中国尚节文,西人乐简易。
相关词语
- fa guang发光
- fa lao sao发牢骚
- fa dong发动
- fen fa奋发
- shu shi舒适
- tu shi wo fa吐食握发
- fa qi发起
- bu yi hao fa不遗毫发
- bai fa cang cang白发苍苍
- zhi fa支发
- pi fa批发
- dong fa动发
- ha li fa哈里发
- xing fa兴发
- fa re发热
- bai fa bai zhong百发百中
- huo li huo fa火里火发
- fa sheng发生
- li fa理发
- shu fu舒服
- fa dian发电
- yin fa引发
- fa zhan发展
- fa dian ji发电机
- hei fa黑发
- fa bu发布
- fa da发达
- fa yan发言
- chu fa dian出发点
- ou fa偶发
- fa xian发现
- zhi fa植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