漉漉
词语解释
漉漉[ lu lu ]
1. 象声词。
2. 湿貌;流貌。
3. 莹润貌。
引证解释
1. 象声词。
引汉 张仲景 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》“痰饮”注:“痰饮者,水饮走肠间不泻,水精留膈间不输,得阳煎熬成痰,得阴凝聚为饮,凡所在处有声,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,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。”
明 何景明 《七述》:“马则驊騮赤驥,紫燕青驪,漉漉师师,駪駪騤騤。”
2. 湿貌;流貌。
引《素问·疟论》:“《灵枢·逆顺》论云:‘刺法曰,无刺熇熇之热,无刺漉漉之汗。’”
明 刘基 《走马引》:“掷草中,血漉漉,追兵夜至深谷伏。”
3. 莹润貌。
引唐 李贺 《月漉漉篇》:“月漉漉,波烟玉,莎青桂花繁,芙蓉别江木。”
国语辞典
漉漉[ lu lu ]
1. 湿润的样子。
引唐·李贺〈月漉漉篇〉:「月漉漉,波烟玉。莎青桂花繁,芙蓉别江木。」
分字解释
造句
1.不知什么时候,落起了春雨,雨像绢丝一般,又轻又细,听不见淅淅的响声,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。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,没有形状,也不出响声,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。
2.不知什么时间,落起了春雨,悄悄的,听不见淅沥的响声,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,柔柔地滋润着大地。春雨事后,太阳出来了,一片明朗。整个天下像刚洗过似的,分外清爽,空气十分新鲜,呼吸一口,甜丝丝的,像喝了蜜一样。
3.在阴天,就算做四套广播体操也不会感到有多热,不管跳得多起劲也不会像以往一样,汗如雨下,衣服全都湿漉漉地黏在身上。
4.月亮西去,她又卷起帘栊,倚窗而望,恋恋不舍,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“月漉漉,波烟玉”。
5.爸爸拿一根细麻绳系在桶把儿上,晃晃悠悠地把桶吊下去,顺势一捞,提上来的桶已经沉甸甸湿漉漉的了。
6.一百零四、昏黄的路灯下,一把撑开的花伞,一缕湿漉漉的发丝,一双冰凉的小手,一吻樱桃般滋润的双唇,亲爱的,717,亲一亲,让我们重温那曾经的美好!
7.不知什么时间,落起了春雨,悄悄的,听不见淅沥的响声,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,柔柔地滋润着大地。春雨事后,太阳出来了,一片明朗。整个天下像刚洗过似的,分外清爽,空气十分新鲜,呼吸一口,甜丝丝的,像喝了蜜一样。
8.夜晚,海南丰姿十足的冬日圆月照着大地,撒了一层薄薄的霜。静谧的冬夜,月色似很冰冷,斜斜地对城楼温柔诉说私语。漫步街道上,踏着朦胧的月色穿过漫长的路,夜湿漉漉的,像是要沉下去似的。
9.我迫不及待地冲到雨中,发现春雨如绢丝一样,又轻又细。听不见淅淅的响声,也感觉不到雨浇的淋漓。只觉得这好像是湿漉漉的烟雾,轻轻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。
10.夜晚,海南丰姿十足的冬日圆月照着大地,撒了一层薄薄的霜。静谧的冬夜,月色似很冰冷,斜斜地对城楼温柔诉说私语。漫步街道上,踏着朦胧的月色穿过漫长的路,夜湿漉漉的,像是要沉下去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