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挑三拣四 |
形容过分地挑剔。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。 |
物阜民安 |
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 |
师心自是 |
师心:以心为师。指固执己见,自以为是。 |
个人主义 |
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,道德的自私自利。 |
望风扑影 |
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。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。 |
反求诸己 |
诸;之于的合音;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。 |
如履薄冰 |
好像踩着薄薄的冰。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。 |
有约在先 |
已经约定好了。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 |
意气风发 |
意气:意志和气概;风发:形容俊伟豪迈。形容气概豪迈;精神振奋。 |
直截了当 |
了当:干脆;爽快。干脆爽快;不绕弯子。 |
安于现状 |
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 |
平淡无奇 |
奇:特殊。平平淡淡;没有什么显著的、出色的地方。 |
喜新厌旧 |
厌:厌恶。喜欢新的;厌弃旧的。多指用情不专一。 |
悬崖勒马 |
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勒:收住缰绳。 |
安步当车 |
安:安详从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当:代替。不慌不忙地步行;权当是乘车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。 |
吃不了兜着走 |
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
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|
折臂三公 |
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语重心长 |
重:郑重。恳切话说得诚恳;有分量;心意深长。 |
祸国误民 |
祸:祸害;误:误导,耽误。指危害国家,误导人民。 |
经纬天地 |
经:丝织品的直线;纬:丝织品的横线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,能经营天下,治理国政。 |
峨峨洋洋 |
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羊质虎皮 |
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学而优则仕 |
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
稳如泰山 |
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人面狗心 |
1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。2犹言人面兽心。 |
二三其意 |
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
了如指掌 |
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