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觞一咏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觞:古代盛酒器,借指饮酒;咏:吟诗。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。
出处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
例子清·戴名世《陈某诗序》:“陈君时时与樵夫渔父野老相狎,一觞一咏,悠然自得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i shang yi yong
注音一 ㄕㄤ 一 ㄩㄥˇ
繁体一觴一詠
感情一觞一咏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文人的交往。
近义词一咏一觞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释)
- 心有余而力不足(意思解释)
- 见风是雨(意思解释)
- 白费心机(意思解释)
- 形神不全(意思解释)
- 旧地重游(意思解释)
- 杨柳依依(意思解释)
- 喟然长叹(意思解释)
- 仁义道德(意思解释)
- 夫唱妇随(意思解释)
- 快心满志(意思解释)
- 雨散风流(意思解释)
- 视死如归(意思解释)
- 铁树开花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有血有肉(意思解释)
- 将伯之呼(意思解释)
- 定国安邦(意思解释)
- 流里流气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兵戎相见(意思解释)
- 学而优则仕(意思解释)
- 前仆后继(意思解释)
- 草满囹圄(意思解释)
- 伸手不见五指(意思解释)
- 别有用心(意思解释)
- 色厉内荏(意思解释)
- 人尽其才(意思解释)
- 声驰千里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不动声色 | 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 |
小人得志 | 小人: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。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。 |
老实巴交 | 形容人规规矩矩,谨慎胆小的样子。 |
坚强不屈 | 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 |
是非口舌 |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靡所底止 | 谓没有止境。 |
销声匿迹 | 不出声;不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。销:消失。 |
争先恐后 | 争着向前;唯恐落后。 |
投石问路 |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无反应,借以探测情况。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。 |
空口无凭 |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 |
经纬天下 | 经,纬:治理。指治理国家。 |
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
白发苍苍 | 苍苍:灰白色。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户告人晓 |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。 |
钿合金钗 |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 |
歌舞升平 | 边歌边舞;庆祝太平;有粉饰太平的意思。含贬义。升平:太平。 |
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
鞭辟入里 | 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 |
屦及剑及 |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|
反戈一击 | 反:反转;调转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;尖头横刃;长柄;像矛。调转矛头;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。比喻掉转方向;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