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


韬光养晦

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

基本解释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

出处《荡寇志》第76回:“贤侄休怪老夫说,似你这般人物,不争就此罢休。你此去,须韬光养晦,再看天时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韬光养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韬光养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功亏一篑 《尚书 旅獒》: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”
扬眉吐气 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
眼空一世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
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五花大绑 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顺着捆来横着绑,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。”
过五关,斩六将
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
斗唇合舌 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慌里慌张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》:“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,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