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锦还乡的成语故事


衣锦还乡

拼音yī jǐn huán xiāng

基本解释衣:穿;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;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。

出处《南史 刘之遴传》:“武帝谓曰:‘卿母年德并高,故会卿衣锦还乡,尽荣养之理。’”


衣锦还乡的典故

吴越武肃王钱谬早年家境贫寒、生活困窘,后来迫于生计始投身军旅,未想竟由此发迹,终致割据称王,占有吴越十三州土地,成为一方霸主。显贵后,他决定效仿汉高祖故事荣归故里,打算好好在家乡人面前炫耀一下。于是一面下令将家乡改命为“衣锦军”,并在故宅旧园基础上大修宫殿楼阁,穷极壮丽一时,另一面又召聚亲朋故旧、邻里乡人整日笙歌燕舞,欢宴不休,甚至于把自己幼时玩耍嬉戏的地方披上锦绣彩缎,表示不忘过去。他同时自鸣得意地令乡人四处传唱自己的《还乡歌》,以歌功颂德,家乡因此蔚为轰动,热闹非凡,人称当年汉高祖刘邦唱《大风歌》时也不过如此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衣锦还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过尔尔 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》:“其红门局之梅花,姑姑庙之铁树,不过尔尔。”
着手回春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,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。”
乐道好古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书,明药之体性,又须解如法炮制。”
屈指一算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过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。”
言而无信 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知其不可而为之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路宿于石门。晨门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’”
不到黄河心不死 清 蒋士铨《空谷香 虎穷》:“我一路何等劝你,你这样人,不到黄河心不死,还说什么亲戚!”
雄心壮志 宋 欧阳修《苏才翁挽诗二首》:“柳岸抚柩送归船,雄心壮志两峥嵘,谁谓中年志不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