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之一叹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叹一口气。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。
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前日之事,我也不计较长短,付之一叹罢了。”
例子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8回:“沈中堂看了,还当是军机没有这个权力阻当这件事,也只有付之一叹,没有别的说话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u zhi yi tan
注音ㄈㄨˋ ㄓ 一 ㄊㄢˋ
繁体付之一嘆
感情付之一叹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;用于处事。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不登大雅之堂(意思解释)
- 死灰复燃(意思解释)
- 遏恶扬善(意思解释)
- 师心自是(意思解释)
- 顺口溜(意思解释)
- 势力之交(意思解释)
- 匡乱反正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目不转睛(意思解释)
- 出头露面(意思解释)
- 玉卮无当(意思解释)
- 同心合力(意思解释)
- 不得而知(意思解释)
- 不到黄河心不死(意思解释)
- 春冰虎尾(意思解释)
- 信以为真(意思解释)
- 吴下阿蒙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事与愿违(意思解释)
- 风声鹤唳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知往鉴今(意思解释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释)
- 散言碎语(意思解释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释)
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- 出师不利(意思解释)
- 寥寥无几(意思解释)
- 有志竟成(意思解释)
- 人尽其才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不可多得 | 得:得到;获得。不能得到很多。形容非常稀少;很难得到。 |
习非成是 |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,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。 |
大惑不解 | 惑:疑惑迷乱;解:理解。1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。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 |
天涯海角 | 天的边缘;海的尽头。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极远。涯:边。 |
算无遗策 | 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 |
爱才如渴 | 才:贤才,人才。爱慕贤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。 |
咄咄逼人 | 1气势汹汹;盛气凌人;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。咄咄:表示惊奇的声音。2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;令人惊诧。 |
必由之路 |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 |
知其不可而为之 |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坚决。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。 |
善游者溺 | 会游泳的人,往往淹死。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,因此而惹祸。 |
指手划脚 | 用手指;用脚划。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;也比喻瞎指挥;乱加评论指责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法不阿贵 | 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讨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。意思是秉公执法;不畏权贵。 |
认贼作父 | 把坏人当作父亲;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
风风雨雨 | 刮风下雨,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|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 |
临危授命 |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 |
流风馀俗 | 遗留的风气、习俗。 |
发人深思 | 深:无限,没有穷尽。启发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寻味。 |
拆东墙补西墙 | 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|
高步通衢 | 见“高步云衢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