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三其德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二三:不专一。形容三心二意。
出处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
例子我旧许甘家二郎,因家贫远途,遂绝耗问。近方归,复闻郎家二三其德,背弃前盟。(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阿英》)
基础信息
拼音er san qi de
注音ㄦˋ ㄙㄢ ㄑ一ˊ ㄉㄜˊ
繁体二三其惪
感情二三其德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定语、补语;形容三心二意。
谜语鸡
近义词三心二意、二三其节
反义词一心一意
英语be in two minds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博学多闻(意思解释)
- 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(意思解释)
- 疚心疾首(意思解释)
- 一轨同风(意思解释)
- 多才多艺(意思解释)
- 翻箱倒柜(意思解释)
- 疙里疙瘩(意思解释)
- 仰屋著书(意思解释)
- 空谷传声(意思解释)
- 谦受益,满招损(意思解释)
- 以身试法(意思解释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释)
- 触目皆是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三三两两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结缨伏剑(意思解释)
- 手不释书(意思解释)
- 性命攸关(意思解释)
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- 拨乱济危(意思解释)
- 竹篮打水一场空(意思解释)
- 无所用心(意思解释)
- 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(意思解释)
- 有风有化(意思解释)
- 冠履倒易(意思解释)
- 死胡同(意思解释)
- 强颜欢笑(意思解释)
- 一网打尽(意思解释)
- 报雠雪恨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积不相能 | 积:积久而成的;能:亲善。指一向不和睦。 |
尽信书不如无书 |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。 |
多才多艺 |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 |
满腹经纶 | 腹:肚子;经纶:理出丝绪叫经;编丝成绳叫纶。引申为人的才学、本领、谋略等。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。 |
晕头转向 | 晕:头脑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斗唇合舌 | 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 |
年少无知 | 年纪小,不懂事。 |
角巾素服 |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平心而论 | 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学而优则仕 | 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坐怀不乱 |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
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
出师不利 | 师:军队。利:顺利。出战不顺利。形容事情刚开始,就遭受败绩。 |
鞭辟入里 | 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 |
跃跃欲试 | 跃跃:急于要动的样子。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。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;急切想试试。 |
一棍子打死 |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