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。
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”
例子徐特立《我的一家》序:“这是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gong er wang si,guo er wang jia
注音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,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一ㄚ
感情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可分开使用。
近义词国而忘家,公而忘私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恨铁不成钢(意思解释)
- 攀龙附凤(意思解释)
- 横眉冷对千夫指(意思解释)
- 目光短浅(意思解释)
- 有胆有识(意思解释)
- 七搭八扯(意思解释)
- 犀牛望月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骨肉离散(意思解释)
- 柳暗花明又一村(意思解释)
- 兵无常势(意思解释)
- 囊萤照雪(意思解释)
- 敲诈勒索(意思解释)
- 谠言直声(意思解释)
- 进锐退速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作壁上观(意思解释)
- 画地为牢,议不入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通今达古(意思解释)
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释)
- 白草黄云(意思解释)
- 立竿见影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释)
- 屡试不爽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性命攸关(意思解释)
- 刚愎自用(意思解释)
- 北斗之尊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聋者之歌 | 聋者学人唱歌,却听不到歌声,无以自乐。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,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。 |
骄生惯养 | 骄:通“娇”。指娇生惯养。 |
默不做声 | 默:沉默。沉默不说一句话 |
门当户对 | 门、户: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;当:相称;对:合适;对等。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;适宜通婚结亲。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;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。 |
回光反照 |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。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。 |
处实效功 | 处:办理。效:效验,效果。功:功绩,成效。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,讲究功效。 |
杨柳依依 | 杨柳:古诗文中杨柳通用,泛指柳树。依依:轻柔的样子。古人送行,折柳相赠,表示依依惜别。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。 |
掉以轻心 | 掉:原意为摇摆;现只表示一种动作;无实义;轻心:漫不经心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;不认真当回事。 |
坏法乱纪 | 破坏法制和纪律。 |
悬崖勒马 |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勒:收住缰绳。 |
知其不可而为之 |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坚决。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。 |
到此为止 | 以这里为界限。 |
白发苍苍 | 苍苍:灰白色。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。 |
不治之症 | 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。 |
国泰民安 | 泰:太平。国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
钿合金钗 |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 |
龙争虎斗 |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。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。 |
摧身碎首 | 即粉身碎骨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黑天半夜 | 指深更半夜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断织劝学 |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 |
饥不择食 |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心服口服 |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。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。形容婚姻美满称心。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。 |
雅俗共赏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 |